文/中国工业报/周宝冰  

“未来中国制造一定是向中国创造、中国服务转型,一定是品牌驱动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数字基建作为支撑,这个过程会非常慢,而且效果会非常差。”销售易创始人兼CEO史彦泽说。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快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这对于工业行业进一步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无疑是一个重大推动。   近日,在接受工业互联网周刊采访时史彦泽表示,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世界工厂,在下一个发展节点,那些资源导向型的、粗放的、环境污染型的制造迫切需要转型,取而代之是品牌导向、服务导向、数字化导向,而不仅仅是产品导向。  

史彦泽认为,数字新基建能不能实现,很大程度上也要看需求方(企业)。从目前的经济发展特点看,未来很多年可能都不会有太高的经济增速,这就更需要用数字化的手段对传统行业进行变革和拉动。推进新基建的同时,“需要号召工业企业从粗放的红利经济,向新型的精益运营、效率经济转型,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  

一、数字新基建:重点要看需求方  

根据资料,新基建主要包括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近期,全国各地纷纷推出动辄数千亿元的新基建发展计划,引动各方风潮。  

在史彦泽看来,数字新基建一方面更多是基于互联网、基于云端,也就是怎么建设云端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基础软件业的建设,在这个领域,ERP、CRM等基础软件的核心技术能力都比较薄弱,现在更要加上数字化和互联网的能力。  

基础软件业的建设,需要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驱动。

以CRM为例,服务方(厂商)不能再只做一个客户资料记录的基础软件,而应该把互联网技术和基础软件技术相结合,因为客户已经全面数字化和互联网化了。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是当前阶段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也是主要抓手。史彦泽认为,工业互联网新基建面临两个挑战。  

第一个是观念的挑战。

“其实制造业已经感觉到痛”,想要转型,但难点是怎么转型、如何落地,目前还在探索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实验性的,“先干了再说”,有些举措、路径,短时间可能有效,但如果把时间拉长,可能是重复建设、形成新的浪费。   “这需要每个行业内有领先的、前瞻性的提供服务的公司,他们能充分理解技术,还能基于客户的业务、高于他们的业务,提供相应的指导性的意见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第二个挑战是技术上的。

目前,在制造企业,车间、生产设备以及产品与IoT、5G的结合是相辅相成的,他们也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在各行各业,这些基础设施现阶段还处于探索期,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二、后疫情时期:数字化转型加速

  3月24日,在“新基建背景下的产业互联网发展新图景”论坛上,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一级巡视员李颖在演讲中曾表示,传统产业数字改造和转型是新基建的价值所在。

新基建推动制造业数字转型发展迎来新拐点,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客观上,疫情之前,很多企业的转型动力已经比较充足。疫情的发生,将一些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迫切度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就是说,疫情加速、加剧了很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据介绍,2019年,销售易服务于某汽车行业企业的后市场服务,目标是提升客户满意度。由于疫情对汽车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期该客户提出,希望在新的阶段,把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之一放到数字化营销领域,目的是拉新客户,以及向老客户销售新产品、新服务,建立营销端的强大能力,提升销售收入。  

同时,销售易还在推进该企业的客户数据平台建设。当众多的车主连上来了以后,怎么做到车主的洞察、给车主画像,最终实现对车主的精准服务,或实现促销、以旧带新、以及后市场服务。这样的数字化路径,对品牌主来说,是从制造向服务转型的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一家挖掘机制造企业,则要求把单点的项目再用互联网的手段推进一大步。这家企业希望要实现全面数字化,让销售出去的每台车与物联网结合,同时实现与经销商体系的打通。

最终,车主可以一键报错、一键看到周围的服务网点,寻求到店服务或救援服务。“通过物联网,把制造企业、车主、经销商、车都互联互通了,这就是产业互联网。”

“数字化转型在工业互联网现阶段的特点,是混合型的信息化、数字化,实现对消费者的更深刻的理解,以及智能化的服务。通过数据沉淀,我们预见,下一阶段,就可以实现由制造向服务的转型。”史彦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