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观察局》第五期,我们邀请到了全球专网通信龙头企业海能达CIO于平、中国CRM领导品牌销售易CEO史彦泽,共同探讨海能达成功实施数字化项目的关键,以及作为拥有20多年丰富IT实践经验的“老兵”,海能达CIO如何看待当下中国企业所面临的IT项目“重构”与“选型”。

《数字观察局》第五期分享人:数字化践行者-海能达CIO于平

数字化观察者:史彦泽

如何看待当下国内通信行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践行者于平:国内通信行业的数字化水平走的比较靠前,其中有几个因素。

首先,大多数通信企业坐落在深圳,浓厚的创新性营造了数字化的氛围;

其次,通信行业本质是高科技制造业,业务复杂,不仅业务链条长,而且环节多,因此对协同的要求很高,这就要求数字化技术来支撑;

第三,很多高科技企业的创始人本身具有开拓精神,不断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管理经验,所以用信息化固化组织和流程的管理,将能力建在组织上,这也是主要因素。

数字化观察者:史彦泽

早期海能达的信息化建设思路是什么样的?

数字化践行者于平:2015年海能达开始大规模上平台,重构了ERP系统,上线了自研的PRM、CRM、财务和HR管理系统等等。最初,海能达还是以国际化系统为主,但后来的信息化建设逐渐转向以中国软件为主,比如今年我们把原来Salesforce的CRM系统换成了销售易CRM。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坚持 “能用SaaS平台尽量用SaaS”的原则,所以我们很少自己去开发。

数字化观察者:史彦泽

从信息化到数字化时代,其中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数字化践行者于平:我不太追究二者之间的差别。我认为当下阶段是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混合时期,无论信息化还是数字化,本质都是0和1,最重要的是如何用技术来驱动业务的发展,如果刻意强调“数字化转型”的概念,不一定能成功。所以企业在践行数字化战战略的时候,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迭代,不断提升。

数字化观察者:史彦泽

海能达“四高三易“战略是什么?为什么在当前提出这个战略?又是如何落地的?

数字化践行者于平: “四高三易”的战略,即“高质量产品、高质量客户、高质量订单和高质量人才”,以及“易找到、易购买和易服务”。过往企业是粗放式经营,但当前背景下就需要企业要向经营要效益,从粗放型向效益型转型,企业只有实现了“四个高质量”,才能提升经营效益。

“三易”——易找到、易购买和易服务讲的是,近几年我们一直尝试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从获客到终端服务的数字营销效率。目前对于数字营销,前端我们依托官网触点,然后再进行自动化营销、自动化销售、自动化下单、自动化排产和自动化制造,实现全链条自动化管理,借助数字化技术快速落地海能达“四高三易”战略。

数字化观察者史彦泽:在企业规模化增长阶段,什么客户都做,什么订单都签。但精细化运营时代下,企业需要做客户分层管理,订单需要提前测算利润率等等,而这个过程就需要数字化技术进行支撑。企业的精益运营最后靠的是数字化能力。让客户、伙伴跟企业打交道的全链路各个触点,都让其感受到“easy”,其背后是服务。但对于数字化就存在了挑战,因为这就要求链路中的每个触点在线、流程贯通、数据能沉淀,最后再进行全面贯通。

数字化观察者:史彦泽

如何把战略、策略、业务相融合,最后构建整个数字化体系辅助其落地?

数字化践行者于平:表面上看似轻描淡写,但数字营销的变革过程是非常艰难的,我们在不断研究和摸索,比如toC的做法和实践能不能带到toB业务中去,将toB业务toC化,让交易简化的同时提高运营效率,这其中面临巨大的挑战。所以在系统构建过程中,我认为一定要靠平台,来支撑端到端的数字营销。

数字化观察者:史彦泽

针对过往在国产软件的选型,是如何考量的?

数字化践行者于平:我们在选型过程中是非常谨慎的。比如在CRM选型过程中,我们本质是要选择一个CRM平台而不是传统软件,也不是一个单点的SFA或服务的工具。因为企业的营销,越往前端是越不标准化的,因此只有基于平台上去做才能够满足业务的需求。所以我们要选一个CRM的超级平台,将每个触点整合起来,不仅能够实现低代码开发,同时又能解决内部互联互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