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场景的“收敛哲学”
“对企业而言,AI处理错误带来的风险远高于拒绝响应。” 罗义点破ToB Agent的核心逻辑。当消费级Agent追求更开放的对话能力时,企业级Agent却在主动缩小能力边界。以销售易的销售助理Agent为例,它被严格限定在CRM系统可验证的范围内:当销售人员结束一场会议,它能自动提取待办事项、创建任务并关联客户数据,但绝不会对超出预设场景的需求进行“创造性发挥”。
这种收敛源于企业场景的刚需。而通用Agent的软肋——看似强大的功能背后,需要企业自行解决与内部其他系统,如CRM的数据对接、权限隔离、API语义化等工程难题。“将上千个业务API转化为Agent可理解的语义接口,相当于训练一个专业翻译官。” 罗义比喻道。而企业级垂直Agent的天然优势,恰在于与业务系统的原生融合:就像销售助理的待办事项能自动写入CRM数据流,这种“无感式落地”才是企业真正期待的智能。
落地三重门:安全、工程化与价值度量
在罗义亲历的多个企业AI落地案例中,有三座始终绕不开的大山,需要系统性破解:
安全是入场券。企业级应用的安全需求极为具体且严格,核心包含两方面:一是精细的业务权限控制,例如确保“A部门的销售人员无法查看B部门的客户资料”这类基于组织架构和数据归属的细粒度隔离;二是对跨国企业(如米其林、伊顿)而言至关重要的数据合规要求,尤其是“数据不出境”的刚性需求——当他们的欧美总部已在使用如Agentforce等工具时,其在华团队亟需能在本地安全部署的解决方案。销售易在Agent架构层面深度集成动态权限控制引擎,精确映射企业组织与数据规则,并为高合规要求客户提供包括模型本地运行在内的全链路本地化部署方案。
技术落地决定用户体验。通用Agent平台虽强调“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概念,但其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有效连接并理解企业复杂业务系统的深层逻辑。罗义强调:“这不是简单封装API,而是要让AI理解像‘查询客户详情’这样指令背后可能存在的多种字段组合和业务语义。” 销售易通过投入资源微调垂直领域的专业小模型,专门用于精准解析业务语义并将其映射到对应的API调用上,这构成了其作为垂直厂商的关键技术壁垒。
商业化依赖价值锚点。“企业不会为 ‘锦上添花 ’ 付费。” 罗义讲到。部分企业对AI如何融入自身业务流程、创造具体价值缺乏清晰的规划和评估。销售易将目标锁定在那些被其欧美总部AI应用成功实践所倒逼的跨国企业(MNC)上。这些企业不仅需求迫切,更深知AI价值,销售易通过与这些客户的业务负责人深度共创,共同梳理和验证高价值场景,从而建立起基于可衡量业务成效的商业化基础。
ToB Agent的终局形态
▶短期看场景穿透力。能否在销售、客服等单点场景跑通价值闭环,决定企业付费意愿。
▶长期看生态整合度。垂直厂商需开放能力模块,通用平台要构建工具调用及Agent生态。
▶本质是价值哲学。“2025年比的是谁能把概念变成财务报表里的正收益。” 罗义讲到,“当企业发现AI省下的销售培训费超过采购成本时,真正的爆发才会到来。”
在这场没有通用解的攻坚战中,ToB Agent正用最笨拙的方式接近智能化的真谛:不是替代人类思考,而是将确定性价值深埋进业务毛细血管。当某天销售人员不再察觉Agent的存在,却自然而然地因它提升业绩——那或许才是企业智能化的成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