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为什么腾讯持续投资2B生意的销售易
媒体:老冀的科技观察 记者:冀勇庆在前不久的2018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上,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过去大家认为新经济跟传统行业是冲突的,现在大家逐步认识到它们之间是互补的,可以深度融合。 为了促进深度融合,腾讯将进一步落实开放战略。马化腾表示,腾讯的心态是开放的,腾讯只做连接器、做底层的东西,用云、AI等这些基础设施来帮助合作伙伴。“我们希望微信用户能够和线下越来越多的服务连接,只要能连起来,用得好,这就是我最大的目的。” 老冀注意到,腾讯实现连接战略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战略投资。正是通过战略投资京东、拼多多等新零售企业,腾讯完成了对零售行业和消费者的连接。 如今,腾讯又要进一步完成与企业的连接。3月29日,移动CRM(客户关系管理)公司销售易宣布获得腾讯1亿元D+轮融资。实际上,腾讯并不是今天才看上销售易的。早在去年销售易的2.8亿元D轮融资中腾讯就是领投方,这一次只不过是接着下注而已,据老冀观察,这可能也是腾讯在企业级市场的最大一笔投资。除了腾讯之外,销售易的投资方还有红杉资本、经纬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 [...]
AI的企业级场景化:从CRM开始
作者:曹建菊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2017年逃不开的一个词一定是AI,这个热词蹭着热度让很多创业型公司增值,也烧毁着很多人的理智。企业网D1Net记者在这期间采访到了多位资本投资者、创业者以及企业应用领域的CIO,以期待让AI的企业级应用场景更加清晰。应用场景:互联网企业先行,制造行业并未深入从企业应用场景来看 互联网企业先行,制造行业并未深入。智能制造领域企业级市场,AI的应用目前更多体现在智能制造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方面,国内电视机制造商TCL 集团,对智能化业务也做了长期规划。TCL的智能化业务包括智能制造、智能工厂、智能化物流等,以及面向用户的大数据和互联网+,从品牌到营销到售后提供多环节支持,以及提升线上营销能力,提升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盈利能力。TCL集团CIO 高建雄在接受企业网D1Net采访时指出:“面对AI等科技新动态,企业需要思考这些新技术对产业的机遇及冲击,同时研究行业公司业务和信息化发展趋势,取长补短,拓展内部创新力量,快速试错。同时孵化潜力项目,推动业务升级。但新技术的应用一定是以支撑与创新企业业务为依托的。” 再如中船瓦锡兰的智能制造为例。据中船瓦锡兰CIO郑熠介绍,中船瓦锡兰的智能化分为六大目标,分别为产品智能化、设备智能化、生产智能化、设备智能化、服务智能化、物流智能化和管理智能化。郑熠指出:“我们的发展模式是从数字化、网络化,最终走向智能化。数字化是一个基础,就像造房子一样,相当于一个坚实的底座。网络化是一个手段,实现万物互联、互联互通。信息化和自动化也很关键,这些都为智能化的最终实现提供基础和方案。虽然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对于智能制造的理解不一样,我们对于智能制造设定的6个目标是结合了自身的实际。从在最底层的智能装备生产线,通过物联网、人机协同以及开放接口,打造坚实的基础。接着对于车间的部署以及智能物流,建设智能仓库仓储管理系统。” [...]
销售易:握紧CRM方向盘,与客户一起走向成功
媒体:敏锐的科技范儿 记者:卢敏SaaS是片红海,经过了创业和融资热潮后,现在看完全就是个“暗黑森林”,在前进道路上得小心翼翼,屏住呼吸,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干掉你的人是谁。 从2011年到现在,始终保持低调,跻身Gartner魔力象限的中国CRM公司,销售易堪称“骨骼清奇”,销售易的创业史是一出拼杀史,更是自己的成长史。经过了CRM SaaS软件的“初生”,到2016年对 PaaS 平台的构建,完成基本的“骨骼构造”,到2017年5月公布的伙伴云、客服云及现场云,继续充实 [...]
销售易产品不断扩张的背后野心
媒体:人称T客当纷享获得金蝶战略融资后,很多媒体人的第一反映是销售易会怎么看,他们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 就在所有人都在探底销售易动作的时候,2017年底销售易对外发布了智能分析云,这款产品发布的时间节点有点意味深长,其实早在2017年5月份销售易就透露把BI写进了自已产品规划中,而去年底的时间点发布恰逢纷享融资似乎也是在向外界的回应,销售易是一家注重产品能力的公司而不是一家注重融资能力的公司。从客户服务云、现场服务云、伙伴云三朵云再到智能分析云销售易实现了从销售管理到为客户构筑真正的服务闭环的战略转型。 史彦泽在采访中也表示,发布智能分析云的首要的原因是满足用户需求,用户希望有一个工具把企业级的大数据进行整合,融进平台层,更好的支撑业务;另外,智能分析云可以把销售易现有大数据的能力进行集成,包括用户画像、推荐、企业图谱等,进而通过大数据分析、业务分析、推荐、重塑销售流程,更加“聪明”的销售易将“秒懂”客户的需求,提供更为有价值的业务支撑。销售易频繁发布产品为哪般?统计下来销售易在2017年共发布了四款云产品,放眼CRM市场是不常见的,而令人质疑还是销售易的产品边界在哪儿?销售易到底要做什么? 在很早的时候销售易的史彦泽就曾多次回应销售易的产品边界一直很清晰,就是“只做CRM”。虽然用户的需求是无界的,但是产品的打造是有界的,销售易并非全部通吃,而是完全基于自身的发展,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做产品的延展进而完成客户关系管理的闭环。 除了这些官宣上的回应,我认为销售易呈现的野心不止这些。快速拉开距离 [...]
销售易发布智能分析云背后 中国CRM进入稳中求胜新阶段
媒体:科技观察 记者:申耀最近,中国SaaS行业又发生了两件大事,看似并不关联,实则蕴含深意。1月23日,金蝶宣布5000万美元战略投资纷享销客,并成为其单一大股东,这也是金蝶在布局SaaS领域的一次大手笔。无独有偶,1月19日,销售易正式发布基于新型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智能分析云,这是销售易继去年上线服务云产品后,又一提升产品能力与用户体验的力作。毫无疑问,这两件事情结合在一起,无疑释放了两个明显的信号,那就是:和美国SaaS市场相比,中国的SaaS市场正在快速赶上,可以说美国进入了成熟期,而中国则刚刚进入爆发期。更为关键的是,它也标志着中国CRM市场下一阶段的比拼将从过去以资本论英雄的“粗放式”比拼,过渡到技术能力和服务稳定性的比拼。可以预期的是,整个中国CRM行业接下来将进入到新一轮稳中求胜的新阶段。销售易发布智能分析云背后艾瑞咨询在《2017年企业级SaaS行业研究报告》提到,纵观近两年SaaS行业的发展动态,产品之间突破原有界限、走向融合与跨界,将成为行业常态,这是因为SaaS的本质在于服务,那么凡是客户的需求就都是服务商努力的方向。确实如此,以销售易为例,去年五月份该公司就发布了现场服务云、伙伴云、客户服务云三款产品,此举不但丰富了产品线,也为该公司全面向从市场到服务的全流程管理方向的转变奠定了基础。同样,销售易发布智能分析云也是基于上述考量,在销售易公司创始人兼CEO史彦泽看来,主要原因有三点,具体来说:首先,是解决用户的“痛点”,传统的CRM软件最大的特点是以流程管控为出发点,所以尽管每天有大量的信息录入到CRM系统中,但无论是销售人员还是管理者,对这些数据既看不了,也用不了。其次,是借助智能分析云的能力,帮助用户把数据整合到CRM的平台底层,并通过用户画像、推荐、企业图谱等能力,真正让用户把数据打通并充分利用起来,真正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即预测和分析客户行为,推荐下一步最佳的行动方案,帮助用户提升销售能力。最后,销售易智能分析云是和销售易CRM原生一体的产品,并且可以轻松嵌入到营销、销售、服务各个业务模块,支持各种业务的数据洞察,它的定位是平台级的BI服务,并不和其他独立的BI服务商产生竞争关系的产品。 对此,史彦泽表示,销售易智能分析云上线之后,将为用户带来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方面是实现了“千人千面”,即每个角色都能看到自己自定义的数据页面,比如管理者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报表和数据分析,而销售人员则可以看到他负责客户的不同纬度的数据对比等;另一方面,增加了对移动端的支持,即用户关心的各项数据,都可以第一时间通过移动端进行获取,这无疑大大强化了用户的连接能力。 不难看出,销售易发布智能分析云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更不是“贪大求全”,而是真正站在用户的立场上,在销售管理基础功能上进行延展和进化,继续运用最新的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来变革传统CRM。 技术和服务比拼成为胜负手 众所周知,去年3月,销售易对外宣布来自硅谷的人工智能专家赵宇辰正式加入销售易,出任技术副总裁兼首席数据科学家一职,负责销售易CRM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方向的产品和研发工作。 而销售易智能分析云这款产品,就是赵宇辰加盟之后交出的一份成绩单。在他看来,销售易智能分析云有两大亮点:一是,使用销售易智能分析云,用户只需在视图编辑器中对字段进行简单拖拽就可以快速构建自己想要的图形和表格,更贴近业务场景,同时也满足了用户对数据分析的个性化需求。二是,销售易分析云还与销售易CRM紧密集成,将CRM权限自动继承到智能分析云,已使用销售易CRM的用户无须再对各个业务部门、不同级别的人的权限进行重新配置和设置,就可以轻松享用数据分析服务。 据介绍,在这款产品研发过程中,赵宇辰及其团队一直秉承着两个最简单的原则:首先是美,赵宇辰表示:“第一版发版对图形方面有一些比较细致的刻划,包括目前看板的概念,设计理念,都是由负责UI同事进行多次刻划之后形成的。”其次是简,即化繁为简。换句话说,BI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用到的一个能力,不仅公司的管理者要看,销售总监要看,普通的销售人员也能看,但传统的BI是很难这种复杂的权限系统的,而这次销售易智能分析云都解决了。此外,赵宇辰补充表示:“我们希望提供的BI能力,用户不需要更多的学习成本,通过鼠标简简单单的拖拖拽拽就可以把BI做出来,同时我们把看板、视图、数据源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以组件化的形式,融入到了所有产品线中。” 不仅如此,传统BI软件,在做BI分析时需要从CRM数据库中调取和处理,一般分析结果需要T+1的时间,而销售易智能分析云做到了数据实时处理,并且在PC和移动端实现了完美的同步展现。可以说,销售易智能分析云不仅完成了BI内在的闭环,还和CRM真正完成了外在的闭环,对用户来说,通过BI的深入应用,让数据的能力不止停留在生成报表的阶段,而是促使他们把数据变成线索,进而变成销售,这是销售易发布智能分析云的价值所在。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智能分析云的发布,其实也是销售易围绕CRM为核心,不断强化其产品竞争力的深入体现,更标志着中国CRM市场从过去比拼资本的阶段,进入到了比拼技术和服务细节的新阶段。中国CRM进入稳中求胜新阶段 回头来看,中国CRM市场未来无疑面临着两大趋势:一方面,需求的高速增长与扩张,但由于过去几年资本市场的“高烧”,让中国CRM厂商的不少产品都偏离软件产品的价值本源;另一方面,市场进入者增多,标准化通用产品服务竞争激烈,差异化、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将成为新潮流。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中国的CRM服务商更应该关注三个关键点,具体来说:第一,是继续保持专注,我们知道,过去几年中国CRM领域算是最受资本关注的领域之一,这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是,出现了很多免费的企业级软件,并且这些软件偏离企业级软件产品的价值本源,既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也无助于自身成长。正如史彦泽所言:“销售易始终专注于CRM领域,过去几年我们没有做除了销售以外的其他事情,因为我们深知,一家创业公司的资源是有限的,只能把资源聚焦到一个点上,而且把这个点做深做透,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价值。随着客户需求的延伸和自身能力的提升,销售易将在CRM的范畴内,把前端市场和后端服务也补充完整”第二,是继续保持创新,即需要在技术和产品层面需要有足够的沉淀和突破。相比美国市场,中国CRM市场或者说整个SaaS市场,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大量大中企业付费用户,因此要生存下去,就必须突破大中型市场。但是,要往上走最需要突破的核心就是产品和技术,这个过程虽然很难,但必须坚持。所以,以这个维度来看销售易过去的变化,无论是发布Paas平台,还是不断延伸产品线,都是为了强化其服务大中型企业客户的能力而做的布局。第三,是继续保持初心,客观的说资本市场过去几年抱着极大的热情,希望用新的技术颠覆或者改变CRM行业,但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发现和预期中的想象不一样,所以整个市场遇到了很大的挑战。所以,下一个阶段技术和服务的细节比拼很关键,无论是对传统的软件公司,还是对新创业的公司来说,本质上要解决的还是基因问题和初心问题。只有不断坚持投入,不断坚持创新,才能在这个市场上趟出一条新路来。由此可见,中国的CRM行业正进入“稳中求胜”新阶段,谁能够吃透这个行业,真正解决客户的“痛点”,谁就有可能在CRM的发展上快人一步,也最终能够决定市场的成败。
一款CRM的守正出奇之道
媒体:e行网 记者:刘沙两千五百年前,《孙子兵法》就告诉我们:“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句话在之后漫长的岁月中逐渐演变为成语“守正出奇”。现在,这四个字常用来形容按照常规发展,却又不固守常规,能突破思维、出奇制胜。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要守正出奇。”销售易CEO史彦泽告诉记者,“守正就是要把软件的第一位诉求点做好,CRM是一个管理工具,我们一直坚持把从订单到回款的整个流程做得更深更细。另一个维度是我们要考虑用户,除了老板,还要考虑一线人员和中层管理者的需求。” 按照这样的说法来看,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销售易会在去年陆续推出伙伴云、客服云和现场云之后,又推出一款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和社交技术的智能分析云了。 发现用户痛点众所周知,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正在驱动各行各业对数据分析的需求。近日,一份来自Gartner针对3000多位CIO进行的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CIO已经把BI(商务智能)和数据分析作为企业或组织中最重要、最能体现差异化的IT技术之一。 [...]